神经酰胺NP的特性改良与护肤应用

2025/11/19 9:33:47 作者:电离式

介绍

神经酰胺 NP(Ceramide NP)作为皮肤角质层脂质的核心组分,凭借其维持屏障完整性、锁水保湿及抗炎修复的生理功能,在化妆品与医药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外观是一种淡黄色至黄色的结晶性固体,具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然而,其强疏水性导致的水分散性差、易聚集结晶等问题,限制了应用效果;同时,在敏感肌护理中实现高效递送与安全修复还是难题。

神经酰胺NP.png

图一 神经酰胺NP

特性

神经酰胺NP由植物鞘氨醇与非羟基脂肪酸链连接而成,是皮肤脂质双分子层的关键组成部分,占角质层脂质总量的 30%-40%,可有效阻止水分流失、抵御外界刺激。但其化学结构中长链脂肪酸占比高,亲水头部极小,导致疏水性极强、水溶解度极低(<100 μg/L),在水性配方中易聚集结晶,不仅降低生物利用度,还可能影响产品稳定性与使用体验。传统解决方案如添加表面活性剂或制备微乳液,存在刺激敏感皮肤、配方粘度高等问题,难以满足敏感肌等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因此,开发温和高效的分散递送系统、提升其在水性体系中的稳定性与生物相容性,成为突破应用瓶颈的关键。

为解决神经酰胺NP的水分散性问题,研究者开发了高直链玉米淀粉纳米颗粒(HSNP)复合体系,通过干热处理构建包合结构。其核心工艺与优势如下:以 70% 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轻度酸水解-干热处理-均质化破碎,制备出粒径小于100 nm 的片状 HSNP,其表面丰富的羟基可与神经酰胺NP形成氢键作用。将神经酰胺NP(2%-10%)与 HSNP 在乙醇中混合吸附,经 120℃干热处理 120 分钟,形成稳定复合物。该过程中,酰胺键与 HSNP 的羟基形成氢键网络,破坏其紧密结晶结构,促使部分转化为无定形态。复合物在水溶液中可形成均匀分散体系,分散浓度最高达 0.4%,是传统配方最大使用浓度(0.2%)的 2 倍,且无需添加刺激性表面活性剂。干热处理有效抑制重结晶与聚集,其熔融焓降低 39.1%-77.4%,在水性体系中可稳定存在 72 小时以上。随着含量增加,复合物疏水性提升,可作为 Pickering 乳化剂稳定油水乳液,72 小时内乳液液滴粒径增长极小,为多功能护肤配方提供新可能[1]。

神经酰胺NP的纳米颗粒TEM图.png

图二 神经酰胺NP的纳米颗粒TEM图

敏感肌修复的临床效果

一项针对 88 名中国敏感肌女性的前瞻性研究,验证了含神经酰胺NP、积雪草叶提取物与泛醇的面霜的修复功效,使用 4 周后,SS-10敏感评分下降 76%,皮肤刺痛、紧绷、瘙痒、红肿等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其中红肿症状在使用 2 天后即出现明显改善。经皮水分流失(TEWL)在 1-2 周内显著下降,角质层含水量(SCH)全程持续提升,4 周时 SCH 较基线增加 26.5%;皮肤 pH 值从 6.44 降至 5.84-6.13 的健康区间,维持皮肤酸性保护膜功能。红斑指数(EI)、a * 值及面部红区面积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降低,证实其可快速抑制皮肤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异常。

安全性与适用性

在使用含神经酰胺NP、积雪草叶提取物与泛醇的面霜的试验者中,仅 6 例出现轻微痤疮样反应,1 例短暂刺痛,均在 1 周内自行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符合化妆品安全标准。对 SS-10 评分≥13 的重度敏感肌与 5-13分的轻度敏感肌均有效,且重度敏感肌组的症状改善幅度更显著,表明其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敏感皮肤均具有修复价值[2]。

参考文献

[1]Su Z ,Zheng Y ,Yi J , et al.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 Skin Care Product With Centella asiatica Leaf Extract, Ceramide NP, and Panthenol in Subjects With Sensitive Skin: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2025,24(7):e70324.DOI:10.1111/JOCD.70324.

[2]Moon Y S ,Shin Y H ,Choi H J , et al.Dry heat treatment induced composites of ceramide NP and high amylose maize starch nanoparticles for enhanced aqueous dispersibility and Pickering emulsion stabil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25,305(P1):141245.DOI:10.1016/J.IJBIOMAC.2025.141245.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34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神经酰胺NP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