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普

安普

中文名称安普
中文同义词安普利肽;醋酸埃替非巴肽/依非巴肽;醋酸替非巴肽;埃替非巴肽,依非巴特;安普利肽,依非巴肽;酸酸依非巴肽;醋酸安普利肽/依非巴肽;依非巴特醋酸盐
英文名称Eptifibatide Acetate
英文同义词INTEGRELIN;EPTIFIBATIDE ACETATE;MAP-LYS-GLY-ASP-TRP-PRO-CYS-NH2;Mpr-Harg-Gly-Asp-Trp-Pro-Cys-NH2,( Disulfide Bridge:1-7);Eptifibatide;Human Eptifibatide;Eptifitide;Mpr-Harg-Gly-Asp-Trp-Pro-Cys-NH2,( Disulfide Bridg on Mpr and Cys)
CAS号148031-34-9
分子式C35H49N11O9S2
分子量831.96
EINECS号1533716-785-6
相关类别多肽;多肽中间体;医药原料药;蛋白质/多肽;细胞生物学试剂;生物制药;Amino Acid Derivatives;Peptide;proteins;多肽原料药;生化试剂-蛋白质;原料;药物多肽
Mol文件148031-34-9.mol
结构式安普 结构式

安普 性质

熔点>220°C (dec.)
储存条件Refrigerator
溶解度DMSO(少许)、甲醇(少许)、水(少许)
形态固体
颜色白色至类白色
CAS 数据库148031-34-9(CAS DataBase Reference)

安普 用途与合成方法

安普是一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可逆性拮抗剂。安普以其高选择性、强作用性、无抗原性和低不良反应等特点,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备受关注。总之,其作为一种具有显著药理活性的药物,在医学领域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安普的性状

安普的性状

从外观上看,安普是一种白色至灰白色的固体粉末。这种纯净的色泽不仅体现了其高度的纯度,也预示着它在药物制剂中的广泛应用前景。作为一种肽类药物,其固体形态便于存储和运输,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安普稍溶于DMSO(二甲基亚砜)和甲醇等有机溶剂,同时也稍溶于水。这一溶解特性使得安普在药物制剂中能够灵活应用,既可以制成注射液直接用于临床治疗,也可以制成口服制剂方便患者服用。

安普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等配体的结合,从而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这种作用机制使得安普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当血小板活化后,其膜上的GPⅡb/Ⅲa受体改变构型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完成血小板聚集。安普正是通过阻断这一过程,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目的。

安普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前和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安普可显著缓解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此外,安普还可限制非Q波性心肌梗死范围,减少穿壁型心肌梗死的发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安普作为辅助治疗药物,可帮助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虽然安普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显示出显著的药理活性和临床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轻度至中度的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此外,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在停药后可自行缓解或消失。然而,对于严重出血或过敏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疗救助。

安全信息

MSDS信息

更新日期产品编号产品名称CAS号包装价格
2024/04/30HY-B0686Eptifibatide5 mg620元
2024/04/30HY-B0686醋酸依替巴肽
Eptifibatide
148031-34-910mM * 1mLin DMSO920元

安普 上下游产品信息

"安普"相关产品信息
缩宫素 醋酸奈西立肽 醋酸阿拉瑞林 亮丙瑞林 依来多辛 苯赖加压素 胰高血糖素 去氨加压素 那法瑞林 赖氨加压素 醋酸戈那瑞林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 血管紧张素 德舍瑞林 他司鲁泰 利西拉来 伊帕瑞林 依米地肽
主页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旧版入口 | 中文MSDS | CAS Index | 常用化学品CAS列表 | 化工产品目录 | 新产品列表 | 评选活动 | HS海关编码 | MSDS查询 | 化工站点

Copyright © 2016-2023 ChemicalBook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40585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2032676号  

互联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9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编号(京)-非经营性-2015-0073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三级)  营业执照公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站规定,单位或个人购买相关危险物品应取得有效的资质、资格条件。
参考《应急管理部等多部门关于加强互联网销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知 (应急〔2022〕119号)》《互联网危险物品信息发布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