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茅醛

香茅醛

中文名称香茅醛
中文同义词香茅醛;3,7-二甲基-6-辛烯醛/3,7-二甲基-6-辛烯醇/香茅醛;(±)-3,7-二甲基-6-辛烯醛;(±)-香茅醛;雄刈萱醛;3,7-二甲基-6-辛烯醇;香茅醛/3,7-二甲基-6-辛烯醇;(+/-)-香茅醛,96%
英文名称Citronellal
英文同义词2,3-Dihydrocitral;d-rhodinal;Levo-citronellal;3,7-DIMETHYL-6-OCTEN-1-AL;(+/-)-3,7-DIMETHYL-6-OCTENAL;(+/-)-CITRONELLAL;CITRONELLAL;CITRONELLAL 80
CAS号106-23-0
分子式C10H18O
分子量154.25
EINECS号203-376-6
相关类别食品添加剂;食用香料(增香剂);天然等同香料和人造香料;合成香料;日用品;香料及香精;分析标准品;植物提取物;植物生化提取物;香精香料;医药原料;生命科学标准品;香料;醇、醛、酮类;其他原料;Furans ,Coumarins;天然植物精油;中药对照品;有机化工原料;日化原料;原料;化工原料;医药原料药;化妆品添加剂,香料,香精;标准品,对照品;有机化工原料;单体香料;醛 、醇、酮类;醇、醛、酮类
Mol文件106-23-0.mol
结构式香茅醛

香茅醛 性质

熔点 -16°C (estimate)
比旋光度 D25 +11.50°
沸点 207 °C(lit.)
密度 0.857 g/mL at 25 °C(lit.)
蒸气压14 hPa (88 °C)
折射率 n20/D 1.451(lit.)
FEMA 2307 | CITRONELLAL
闪点 169 °F
储存条件 Store below +30°C.
溶解度 Chloroform (Soluble), Methanol (Sparingly)
形态Liquid
颜色Clear light yellow
比重0.858 (20/4℃)
PH值7 (H2O)
气味 (Odor)at 10.00 % in dipropylene glycol. sweet dry floral herbal waxy aldehydic citrus
香型floral
爆炸极限值(explosive limit)1.2-4.5%(V)
水溶解性 Slightly miscible with water and ethanol.
敏感性 Air Sensitive
Merck 14,2329
JECFA Number1220
BRN 1720789
稳定性Hygroscopic
InChIKeyNEHNMFOYXAPHSD-UHFFFAOYSA-N
LogP3.62 at 25℃
CAS 数据库106-23-0(CAS DataBase Reference)
NIST化学物质信息6-Octenal, 3,7-dimethyl-(106-23-0)
EPA化学物质信息Citronellal (106-23-0)

香茅醛 用途与合成方法

香茅醛是香茅油的主要组分,天然存在于柠檬桉油和香茅油等精油中,含量分别达75%~80%和30%~40%。本品不溶于水和甘油,溶于乙醇和油,稍溶于丙二醇。具强烈、新鲜、青柑橘样、微带木香的香气。暴露在空气,日光下和接触碱时不稳定。香茅醛可与硝基苯、间甲苯酚、乙二醇、苄醇、苯乙酮等形成二元恒沸物。在350℃部分分解为异蒲勒醇,存放于空气中不仅得异蒲勒醇,而且还部分氧化为(+)-香茅酸,并形成过氧化物,可加入氢醌而抑制其氧化,用氧化银在氨水中氧化得香茅酸,在75%乙醇中用铂黑催化氢化得2,6-二甲基辛醛,室温用镍催化可得(+)-香茅醇或(+)-二氢香茅醇;也能发生格氏反应。
香茅醛可自香茅醇氧化或催化脱氢制得,也可自柠檬醛催化氢化获取。由于在香茅醛的分子里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因此从天然精油中分离得到的香茅醛具有旋光性。但自柠檬醛加氢得到的香茅醛是外消旋体,不具旋光性。
右旋体香茅醛主要存在爪哇香茅油(含30%~40%) 中,左旋体香茅醛主要存在柠檬桉叶油(含65%~80%)中。生产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精油中真空蒸馏出粗醛,然后再用亚硫酸氢钠加成精制。另一种方法是香茅醇氧化制取。由于香茅醛香气过于强烈,化学性质不甚稳定,只少量用于低档紫丁香,铃兰等化妆品和蚊香香精中。香茅醛主要用于香皂和化妆品香精配方中,用量在10%以内。IFRA没有限制规定。
目前国内直接作为香料使用的香茅醛数量不太多,大量的香茅醛用于合成羟基香茅醛和左旋薄荷脑等用途更广的香料。按醛和酮测定法(OT-7)中方法一(羟胺法)测定。所取试样量为1.1g。在滴定前应静置1h。计算中的当量因子(e)取77.13。
或按GT-10-4中用非极性柱方法测定。ADI O.25mg/kg(CE)。FEMA(mg/kg):软饮料4.0;冷饮1.3;糖果4.5;焙烤食品4.7;布丁类0.60;胶姆糖0.30。
适度为限(FDA§172.515,2000)。
添加剂中文名称
允许使用该种添加剂的食品中文名称
添加剂功能
最大允许使用量(g/kg)
最大允许残留量(g/kg)
香茅醛
食品
食品用香料
用于配制香精的各香料成分不得超过在GB 2760中的最大允许使用量和最大允许残留量
化学性质 
无色至微黄色液体,具有柠檬、香茅和玫瑰香气。以d-,l-和dl-三种旋光体存在。D-香茅醛大量存在于精油中,为香茅油和按叶油等主要成分,沸点203~204℃,相对密度(d420)0.8510,旋光度[α]D18+10°18’,折射率(D20)1.4467。在柠檬草油中含有l-香茅醛,沸点206℃,相对密度(d2525)0.8567,折射率(nD20)1.4491,旋光度[α]D-3°。在酸性介质中易环化而成薄荷脑。闪点77℃。溶于乙醇和大多数非挥发性油,微溶于挥发性油和丙二醇,不溶于甘油和水。
用途 
GB 2760—96规定为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配制柑橘类和樱桃型香精。
用途 
主要是用作合成香茅醇、羟基香茅醛、薄荷脑等的原料。可少量用于低档柠檬型、古龙型、玉兰型、铃兰型、蜂蜜型、香薇型等香精,主要是取其有突出草青气的功效。
用途 
香茅醛在高级香精中很少使用,但廉价的皂用香精常用应用。主要用于制造香草醇和羟基香茅醋。也用作二氢化香堇酮的原料,经异胡薄荷脑制造合成薄荷脑。其中羟基香茅醛是最有价值的香料之一。
用途 
用于配制香精,具有强烈的柠檬、香茅玫瑰样的香气
用途 
用作定香剂、协调剂和变调剂,广泛用于化妆香精;也是饮料和食品的增香剂。可从香茅油中提取,或由异丁子香酚经乙酰化和氧化来制备。
生产方法 
在柠檬桉油中香茅醛含量为80-90%,在爪哇香草油中含量为30-40%,在工业上可用单离方法从天然植物中制取。合成的方法主要是由蒎烯经过生产蒎烷、3,7-二甲基辛二烯-1,6-和香茅醇的阶段得到的香茅醛;也可由香茅醇在铅铬催化剂存在下催化脱氢来制取。此外,使用甲酸镍或载在氧化铝上的镍并添加碳酸钠作催化剂,在异丙醇中将柠檬氢化,反应温度140℃,压力达14.7MPa的条件下进行,可制得香茅醛。
生产方法 
香茅油分馏时的次馏分为无萜的粗制香茅醛和香叶醇。粗制香茅醛用重亚硫酸钠浓溶液处理,在0℃下加入氢氧化钠液,再用苯处理、压滤,固体物为香茅醛与重亚硫酸钠加成物,在碳酸钠液中用蒸汽蒸馏而得纯净香茅醛。
由柠檬醛催化氢化而得。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Xn,Xi,N
危险类别码 38-43-51/53-36/37/38-22
安全说明 36/37-61-37/39-26-36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082 9/PG 3
WGK Germany 3
RTECS号RH2140000
8
自燃温度202 °C
TSCA Yes
海关编码 29121900
毒害物质数据106-23-0(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毒性LD50 orally in Rabbit: 2420 mg/kg LD50 dermal Rabbit > 2500 mg/kg

MSDS信息

提供商 语言
英文
英文
中文
英文
更新日期产品编号产品名称CAS编号包装价格
2023/03/20C3648(±)-香茅醛
(±)-Citronellal
106-23-0100mL330元
2023/03/20L15753(+/-)-香茅醛,96%
(±)-Citronellal, 96%
106-23-0100ml401元
"香茅醛"相关产品信息
去氢表雄酮硫酸钠 氯酞酸二甲酯 香茅精油 香茅油与丙酮的反应产物 羟基香茅醛替代品 -(+)-香茅醛 B-香茅醇 香叶粗醇-从香茅油提取 8,8-二甲氧基-2,6-二甲基-2-辛烯 2-[(7-羟基-3,7-二甲基辛亚基)氨基]苯甲酸甲酯 香茅醛-从香茅油提取 香茅醛-从柠檬桉叶油提取 柠檬油 3,7-二甲基-2-亚甲-6-辛烯醛 天然香茅醛 8,8-二甲氧基-2,6-二甲基-2-辛醇 (-)-香茅醛 氧化香茅的提取物
主页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旧版入口 | 中文MSDS | CAS Index | 常用化学品CAS列表 | 化工产品目录 | 新产品列表 | 评选活动 | HS海关编码 | MSDS查询 | 化工站点

Copyright © 2016-2021 ChemicalBook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40585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2032676号  

互联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9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编号(京)-非经营性-2015-0073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三级)  营业执照公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站规定,单位或个人购买相关危险物品应取得有效的资质、资格条件。
参考《应急管理部等多部门关于加强互联网销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知 (应急〔2022〕119号)》《互联网危险物品信息发布管理规定》